|
过去两年,“网红城市”简直就是“捞金机器”,让不少地方在旅游市场上风光无限。然而,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,我们突然发现,这些曾经红得发紫的城市好像销声匿迹了。
# W3 Y l, T: y+ n* j+ S/ I! k/ j, n! T/ D
% `" z4 S5 S8 A9 C j" N
比如说,《黑神话:悟空》的取景地山西隰县,在国庆期间吸引了数万人去打卡,当地“宠粉”做得很到位,频繁登上热搜,但很少有人用“网红”来形容它;再看云南哀牢山,原本冷门,但因为视频博主的探险视频走红,却也没有被称作“网红”;还有浙江安吉县,假期期间人气高涨,也没人贴上网红标签。
2 a1 `9 J5 S3 h( s7 H/ I% C; P7 {$ F. r4 ]7 s$ \( b5 J+ V
多个平台的统计数据也显示,这次国庆并没有出现特别爆火的新城市,热门榜单还是那些老面孔: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广州等老牌旅游城市。TOP100热门目的地也是各地都有,像黄山、大同、张家界、上饶等,但都没有像之前的淄博、哈尔滨、天水那样掀起什么热潮。. D1 J E' e& U$ l/ z
1 E# A. n9 } {2 y/ w这是怎么回事呢?是“网红城市”这个词过时了,还是这些城市真的不再热门了?
% o4 N! B7 \+ ?+ s* r4 X
- L1 Y0 G. S5 p; Q- I$ Z+ h国庆期间“网红城市”的缺席,可能跟假期太短有关。要让一个新景点火起来,还是得有足够的时间在网上发酵传播。可这次的7天假期,游客和博主们刚打卡没多久就又得上班了,流量自然也没起来。另外,现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,各地也在加大宣传,热门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,大家的选择也就多了,“网红”的热风不再只吹向几个特定城市。更重要的是,旅游市场开始回归正轨,恢复到“百花齐放”的状态。3 h. q0 A& ?+ c7 N
2 n h* D, @4 Y( A5 E/ I l0 ~2 z7 Q8 Y旅游的目的无非是放松、长见识、交流,看看不一样的风景,体验美好的生活。大家的玩法也多种多样,休闲游、观光游、亲子游、乡村游、赛事游、还有跟着摄影团、闺蜜组团游等等,不同的消费群体、不同的出行目的,各自都有自己的选择。7 r3 P" W$ s9 ^2 H
5 W+ Q9 y1 j. N- Q3 ]" D: _
其实,网红城市虽然是旅游出圈的好办法,但并不是唯一的路。网红效应的爆火,大多是因为当时旅游市场刚复苏,大家还在观望阶段,信息不多,正好遇上了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的助推,才有了扎堆打卡的现象。$ J1 z, w5 t" a( Q2 p" g
" T* j5 c9 h, j( z) J5 M
但经过两年多的恢复,现在大家的需求和旅游市场已经趋于正常,旅游消费的选择也更丰富。游客们不再只追求短期的热度,更看重的是旅行的品质和体验,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去选目的地。这个国庆,我们看到了一些更具性价比的县城游受欢迎,亲子游、文化游、红色旅游等各种旅行方式也都在蓬勃发展。这正是一个成熟健康的旅游市场该有的样子。
8 n/ q* E* ] v6 }$ V7 o! F% g4 A$ \- M" {% g
所以,网红城市暂时“消失”,并不代表它们不受欢迎了。网红效应能在短时间内让一个地方被看见,对地方发展是有帮助的。比如淄博、哈尔滨、天水,虽然这次热度不如最火的时候,但相较于以前,关注度还是提升了不少。说明网红效应对城市的长期发展确实有一定帮助,并非昙花一现。没在这次假期榜上有名也别着急,它们可能只是“换个造型”,未来还有机会再火一把。
1 N/ ~' N+ u6 X: U$ a2 F0 |. U" ~- r% {7 V3 l M7 p* D2 m
长远来看,不论旅游怎么变,重点还是要做好市场秩序,持续创新旅游体验,丰富城市的内在价值才是王道。网红只是短期的流量,要想“长红”还得靠实力,就像明星一样,不仅要靠一部爆火剧,更得靠不断拿出好作品,才能从流量小生变成实力派演员。
# s4 h: ^6 t* H. _* A! k3 Z7 _
' t0 E* ?9 Y/ |5 N( p
' p8 j5 ^6 b; C) E2 K" K: c" B- Y; l! O+ y' C
P) j* b4 o! {% q
5 H6 l P' k9 u8 t3 V! N
1 d8 b+ N. y0 X2 k( u" s. S, [4 O$ N# ^$ t9 l3 ]( {1 W8 V
|
|